爱问算命吧
^
春分的风俗活动和寓意

春分的风俗活动有立蛋、扫墓祭祖、饮春酒、吃春菜、送春牛、粘雀子嘴、吃太阳糕、放风筝等。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,天气开始转暖,农事生活也更加繁忙,该节气民间会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,寓意着新的希望,也寄托了人类对丰收日子的期待。

春分寓意:昼夜几乎相等

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,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。2019年3月21日,春分到来。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。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。春分这天,太阳光直射赤道,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,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,民间有春分秋分,昼夜平分的谚语。

春分节气的传统风俗活动
1 立蛋
2 祭祖
3 吃春菜
4 送春牛
5 粘雀子嘴
6 踏青游玩
7 放风筝

立蛋

春分到,蛋儿俏,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,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。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,何以成为世界游戏,目前尚难考证。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。

祭祖

早在周朝时,就有了春分祭日之仪式。据《礼记》记载祭日于坛,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。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,又叫朝日坛,它是明、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(太阳)的地方。

吃春菜

孔子有言:不时,不食。食物也有自己的时节。春菜顾名思义,是春天的蔬菜。

在岭南一带,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。春菜是一种野苋菜,乡人称之为春碧蒿。逢春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。在田野中搜寻时,多见是嫩绿的,细细棵,约有巴掌那样长短。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,名曰春汤。有顺口溜道:春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

昔日岭南四邑有春分吃春菜之习俗。春菜是一种野苋菜,从田野中采摘回来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,名曰春汤。所谓春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阳江妇女则会在这天到山上采集百花叶,弄成粉末与米粉和在一起做汤面吃,相传可以清热解毒。

送春牛

春分到,送出春牛图。什么是春牛图?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,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,名曰春牛图。送图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,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,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,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。这些言词虽随口而出,却句句有韵动听。俗称说春,说春人便叫春官。

粘雀子嘴

春分这一天农民家里都要吃汤圆,还要把十多个或二三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,用细竹叉扦好置于室外田边地坎,名曰粘雀子嘴,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。

踏青、放风筝

春分后,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,户外活动中,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。在古代,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,这一天,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。

风筝,古时称为鹞,北方谓鸢,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,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,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、纸鸢。后来,风筝的形状各异,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