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学目标】
1.了解郁达夫及其作品。
2.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,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,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。
3.强化诵读,训练语感。训练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把握文章意蕴,并作适当归纳的能力。
4、分析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,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。
5.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,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。
【教学重点】
1.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,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,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。
2.分析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,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。
【教学难点】
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,学习本文以情驭景、借景抒情的写法。
【课时安排】
1课时
第一课时
一、导入课文
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,秋,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。古往今来,咏秋的佳作也实在太多太多,人们写秋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:
秋风萧瑟,残荷听雨,秋有声;霜叶黄花,秋草碧水,秋有色;天高云淡,北雁南飞,秋有形。
但大体而言,古人多哀秋怨秋,今人多喜秋颂秋,而面对这么多的精彩,他会怎样独运匠心,另辟蹊径,才不落窠臼呢?今天这一节课,我们就共同来赏析郁达夫的著名散文《故都的秋》。
二、简介作者及其艺术风格、本文的写作背景,知人论世
郁达夫(1896-1945)原名郁文,现代著名作家,浙江省富阳人。主要作品有《沉沦》、《春风沉醉的晚上》、《薄奠》、《出奔》等,作品风格清新,抒情浓烈,有感伤情调,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。
本文写于1934年7月。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,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,这段时间,他思想苦闷,创作枯淡,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。游山玩水,留下了一些很好的游记。
三、解题
让学生分析题目,看看有什么疑问和发现
参考:(1)文体,写景抒情散文。(2)中心语是秋,是一篇写秋景的散文。小结:从大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经验呢?--抓住题目的内涵。
四、深入研读课文,整体把握,适时讨论,走近大师,走进作品
(一)解决预习问题
1、作者对故都的秋持一种什么样的感情?
明确:向往、眷念、热爱。(我的不远千里,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,总要想起,若留得住的话,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,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。)
2、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,在作者笔下,故都的秋这个客观现实呈现出什么特征?
明确:总领句--可是啊,北国的秋,却特别地来得清,来得静,来得悲凉。
3、文章哪些段落集中描写了故都的秋景?这一部分写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象?学生自由发言。给每幅图加个小标题。
参考
庭院秋晨--秋槐落蕊--秋蝉残鸣--秋雨话凉--秋果奇景
(十分钟)
五、合作探究
1、文章是怎样具体表现清、静、悲凉的特征的?
下面请同学们以我们的学习小组为单位,选择你们喜欢的一幅画面,进行仔细品读,看看文中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展示北国之秋这一特点的?然后公推你们小组的一位同学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。(提示:同学们应注意圈出文中呈现色彩的词语和传递声音的事物,抓住这些词语进行分析)
学生分析五幅秋景图,体会北国之秋清、静、悲凉的特点
参考:
(庭院秋晨)
所写景物:
1、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;
2、一丝一丝漏下的日光;
3、牵牛花的蓝朵。
4、青天下驯鸽的飞声。
明确:1、天色碧绿,看得很高,能见度大,可见,天空无杂质;
2、再看漏下的日光,一丝一丝多么分明,可见,没有混杂物;
3、再说牵牛花的花色,蓝色,冷色调,给人感觉清透。
这此景物都共同突出一个清字。
景: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。
明确:以有声衬无声。正所谓--蝉噪林愈静,鸟鸣山更幽。
景:一椽破屋,破壁腰。
提示:屋壁尽显荒凉,冷色衬托凉意。
小结:这幅画可概括为--庭院秋晨。作者通过借景抒情(所谓的借景抒情,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,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。)的手法,把对秋的感受与景的选择可以说达到交融合一的境地了。
(秋槐落蕊)
明确:脚踏上去,声音也没有--静。气味也没有,微细柔软的触觉,扫帚的丝纹--清,潜意识下觉得有点儿落寞,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--悲凉。
小结:一叶知秋,岁之将暮,悲从中来。
(秋蝉残鸣)
明确:衰弱的残鸣、啼唱、嘶叫。
小结:这嘶叫是生命将逝的哀叹,凉从此出;另外,衰弱的残声都听得见,足见故都秋之寂静。
(秋雨话凉)
拟境朗读:云散雨霁,桥头影里,都市闲人,缓慢悠闲地对话。了字念得高,拖得长;阵字像层字,平平仄仄的歧韵,作者认为倒来得正好,试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。
明确:
①了字念得高,拖得长,体现对秋的深切体味;再加上破折号,声音绵长浓郁,隐含着意味深长的感叹,这凉不仅在身,更凉在心里。
②阵字表明凉意是短暂的,稍纵即逝的。而层境界顿显深、广、浓、厚。写出了北国之秋经过一场场秋雨的洗礼,而渐浓渐深,渐染渐醇的特点。所以说,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。
小结:如果不是从内心深处感悟这故都的清秋,是不会有如此真切,如此细微的感触的。
(十五分钟)
六、学生自主探究,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
①秋的景物应该是丰富多彩的,如香山的红叶,游人如织的颐和园,作者为何只选取了这几处景物来写呢?
明确:
一切景语皆情语,点明了作家笔下的景和物都是依附着一定情感的,而这情感又多是作家本身的情感历程的再现。作者当时因白色恐怖而抑郁苦闷,逃避现实。因而,作者用这种感情来看外界时,看到的就只能是冷清的秋色,破败的环境,听到的也只能是寂寞的秋声。文中的秋花、秋雨、秋树等景物的清闲、幽远、幽静、落寞、衰落、萧条,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实色彩,实际上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,是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作家内心的主观感受的的自然融合。
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
今日麻将打牌吉位_2025年5月9日麻将财神方位
今日麻将打牌吉位_2025年5月9日麻将财神方位
2025年5月9日92号#95号98号汽油价格最新消息_当日#0号柴油价格
五行穿衣每日指南 五行穿衣2025年5月9日分享
海南2025年05月09日汽油/柴油价格查询
西藏2025年05月09日汽油/柴油价格查询
山东2025年05月09日汽油/柴油价格查询
河南2025年05月09日汽油/柴油价格查询
云南2025年05月09日汽油/柴油价格查询
江西2025年05月09日汽油/柴油价格查询
北京2025年05月09日汽油/柴油价格查询
贵州2025年05月09日汽油/柴油价格查询
上海2025年05月09日汽油/柴油价格查询
甘肃2025年05月09日汽油/柴油价格查询
四川2025年05月09日汽油/柴油价格查询
河北2025年05月09日汽油/柴油价格查询